2010-05-05 21:26發表於YAHOO部落格之文章
光看標題就可以了解,今天的火藥味是挺重的
今天我要講解的就是說R33有雜誌所說的那麼爛嗎??
R34真的有雜誌所說的那麼好嗎??
今天這篇文章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一些事情的真相
提到SKYLINE,大家最有印象的不外乎就是R32,R33,R34這三台車
89年豋場的R32是擁有睽別了16年再度登場的第二世代GT-R
搭載了RB26DETT以及四輪驅動等多項高科技
可以說是當年聚集了日產所有的科技結晶在上面
當然不用說,不管是哪裡都是評價非常高的,連我都覺得是一台好車
接下來就是正常進化的95年的R33 GT-R以及99年的R34 GT-R
相信來我部落格的大大們有不少都知道R33跟R34的評價巴!!
提到R33時,大家的印象不外乎就是[笨重],[體積大],[操控性差]
提到R34時,就是[史上最強GT-R],[精巧靈敏],[脫離肥大的R33]
首先提到的體積跟重量的問題,為了公平來說
我一律拿初期的GT-R普通版來做評比
R33 GT-R 長X寬X高:4675X1780X1360 車重:1530KG
R34 GT-R 長X寬X高:4600X1785X1360 車重:1540KG
看了上面的數據表示,R33比R34的長度多了75mm
寬度來說R34卻比R33還多了5mm,連重量都多了10KG
從這些數據看過來,好像也不是差很多的感覺
憑什麼R33會變批評成笨重,體積大
如果R33這樣的話,那我也會說R34也是很笨重跟體積大!!
這時一定會有R34永護者會跳出來想說
因為R32進化成R33所變成笨重跟肥大化
那如果拿R32跟R34比的話,不是也得到一樣的道理嗎
接著就是操控性的問題,當然我本人沒有長時間開過這三台車
當然我也不會去信雜誌所說的[廢話]跟[謊言]
好好冷靜下來,當年R32 GT-R成功時,接下來日產開發R33 GT-R時
當年的日產以及開發者一定不會砸自己招牌
我也觀看過當年R33 GT-R發表時的影片跟介紹
每一家日本汽車雜誌都評價說,雖然R33變大了
可是操控跟靈敏性都不輸給R32,甚至還贏過R32
不相信的人可以去挖1995年的汽車雜誌來瞧瞧
怪了,當年有權威性的雜誌都這樣寫了
結果還是很多人只相信後來的[嘴砲性能雜誌]
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引擎跟內裝方面
首先提到引擎方面,基本上R32~R34都是使用同一具引擎
也就是RB26DETT,唯一的差別就是調教問題
問題來了,同樣引擎搭載在R32跟R33都沒問題
大家有沒有想過,這具引擎搭載R34 GT-R時,已經變的很落後了
人家豐田的2JZ在1997年都有vvt-i了
怎麼R34 GT-R到了1999年還只是一具很普通的DOHC引擎!!
甚至普通的R34 25GT-t的RB25DET都已經有NEO6
NEO是Nissan Ecology Oriented Performance的簡稱
搭載可變進氣(NICS),以及可變汽門正時(NVCS)
感覺有點無言
内裝方面來說,首先我們先看歷代R32,R33,R34的內裝
1989年的R32內裝
1993年的R33內裝
1998年的R34內裝
不覺得這三台車內裝設計感都很接近嗎??
我很想跟日產說一句話,1989年到1998年這之間的9年在幹什麼!!
雖然R32內裝在當年是很先進沒有錯,R33看起來還OK
可是這樣的設計來到90年代末期已經是上世代的東西(落伍)
我們拿R34的內裝來跟同期的豐田Altezza與Progres比較一下
1998年上市的Altezza內裝
1998年的Progres內裝
跟R34內裝跟歷代SKYLINE比當然是沒有感覺
除了引擎沒有進化,甚至連內裝都完全沒有進化
我的猜測,會不會是當年的日產經營出問題
為了減少開發成本,所做的這樣決定!!
跟當年的同級豐田車比起來
我可以說R34完全是跟不上時代進步的一台車
完全是屬於上世代的落後產物
最後提到銷售量,請看下面的數據
R32(1989~1993)/29萬6087台(内含GT-R的4萬3661台)
R33(1993~1997)/21萬7133台(內含GT-R的1萬6435台)
R34(1998~2001)/6萬4623台(內含GT-R的1萬1344台)
很明顯R32到R33時,已經有銷售落差了
不過請想想,R32時代日本剛好是泡沫經濟
R33剛好是泡沫經濟結束後,所以R33表現算是不錯的
問題來了,不覺得R34的銷售量好像奇差無比嗎
R33會肥大化,這是跟日本的稅制改置以及同級車都大型化有很大的關係
而且R32四門版的後座我自己有體驗過,真的是狹小到有點誇張(跟MARCH有拼)
所以日產的經銷商跟上面原廠反應,希望R33的後座空間能夠增加
再加上當年同級車除了引擎從2000cc升格為2500cc,連車身SIZE也相繼的增大!!
所以站在銷售面來說,R33算是泡沫經濟後還算成功的一台車
到了R34時,過度在意性能迷的觀點,反而逆向操作把車子縮小
雖然的到性能迷的鼓掌,卻是犧牲掉原本應該有的顧客
所以R34的GT-R賣的還算OK,普通版的R34卻死光光
當然90年代末期,日本的房車跟跑車市場大幅萎縮也是原因之一
所以等演進到V35時,開始把GT-R跟SKYLINE給分開了
就完全不屌傳統SKYLINE的觀念,推出一台顛覆SKYLUNE歷史的一台車
除了要希望要解除傳統的約束外,也必須兼顧外銷市場
但我覺得日產會做這樣決定也是正確的選擇
畢竟當年日產真的是虧損連連,必須要先把自己給救了上來
不得不跟現實低頭,過度堅持傳統反而會害了自己
不過新的R35 GT-R也是繼續延續GT-R的血液下去
加油!!我最愛的SKYLINE跟GT-R
留言列表